足音鏗鏘謀跨越——福鼎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
鼎盛鋼鐵設備安裝現場 謝樹淵 攝
曬茶 余斌 攝
四季柚豐收
十里桐山溪美景如畫 劉超超 攝
佳陽安仁海上田園
寧德網消息(蔡雪玲) 10月14日,福鼎市召開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。會議指出,作為寧德沿海重點縣(市),福鼎緊扣“全方位”著力點、“高質量”關鍵點、“超越”落腳點,扎扎實實抓好各項工作,著力展現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福鼎擔當。
近年來,福鼎堅持新發展理念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以改革開放為動力,主動融入寧德“一二三”發展戰略,深入實施“工業立市、旅游興市、海洋強市”,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。
一組組數據,記錄著福鼎干群實干創新的腳步。2019年,該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8億元、增長1.2%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07元、增長8.7%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33元、增長9.3%。
項目支撐
催生經濟發展新動力
秋意濃,戰鼓擂。福鼎項目建設好戲連臺,持續上演著加快發展的“速度與激情”,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。今年1至9月,該市完成投資56.41億元,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6.3%;預備開工44個,總投資101.96億元。貫嶺片區飲水安全工程、昌泰倉儲白茶產業園、雞母巖作業區疏港公路等12個項目已開工。
在福鼎店下鎮的鼎盛鋼鐵項目建設現場,此起彼伏的轟鳴聲、焊接聲、錘打聲、切割聲不絕于耳,奏響了重點項目百日攻堅的“奮進曲”。
“受國外新冠疫情影響,一些外籍技術人員入境困難,影響現場指導設備安裝進度,導致項目進度有所滯后,但這段時間一直都在抓緊廠區施工和部分設備的安裝,爭取年底能夠投產。”鼎盛鋼鐵總經理助理蔡鼎華說,自今年復工復產以來,鼎盛鋼鐵項目集中力量,強化協同,一線施工人員和機械數量均增加超過30%。在福鼎全市的大力推動下,該項目ESP無頭帶鋼生產線、量子電爐、冷軋、余熱利用、220KV變電站等土建和鋼結構已進入收尾階段,等待外方技術人員進場設備安裝和調試。
而在相鄰的龍安開發區,工業園區天然氣利用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。“天然氣利用工程是省重點項目,也是福建省最大的城市天然氣戰略儲備項目,目前場站已建設95%以上,從龍安到鼎盛天然氣高壓管道鋪設過半,確保如期完工。”項目工程總監宋松林說。
龍安工業園區天然氣利用工程是省重點項目,也是省內最大的城市天然氣戰略儲備項目,主要為“鼎盛鋼鐵”項目供氣。項目總投資2.2億元,主要建設內容包括LNG氣化站1座,鼎盛鋼鐵一期紅線內管道及高中壓調壓站1座和15km高壓管道,設計儲備液化天然氣5000立方米、最大日供氣達300萬立方米。項目建成后,將同時建立該市然氣調峰、應急儲備和應急搶險體系,具備為整個閩東乃至更大區域調峰、儲氣等戰略支援能力,成為我省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工業園區生機勃勃,新興產業強勢爭雄。匯得新材料一二期、國泰華榮電解液……他們在福鼎這片熱土上,投資、創業,為高質量發展再添強勁引擎。
福鼎始終把工業發展作為首要任務,推動主導產業發展超越。走綠色生態、新型工業化道路,推動合成革、汽摩配、石材加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加快建設精細化工園、汽摩配小微產業園、通機產業園、石材標準化產業園等園區,推動形成產業集聚。主動融入寧德“4+4+X”招商主攻方向,引進鼎盛精品鋼、國泰華榮、上海匯得、中信重工等一批智能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項目,不斷培育新動能。
積極作為
打贏三大攻堅戰
“過去赤溪村沒有通路,來的時候是在一個叫做龍亭的地方下車,需要徒步翻山越嶺一個多小時,才進了村。”回想起19年前第一次進入赤溪村的情景,赤溪村婦委會主任鐘麗眉感觸很深??扇缃裢ù骞窂臒o到有,總里程達58.6公里,到達高速公路互通口和太姥山景區僅需20分鐘,實現了“太姥山—赤溪—楊家溪”三地旅游線路對接、游客互流,越來越多的人到赤溪參觀、考察、旅游。
“三大攻堅戰”每場都是啃硬骨頭。福鼎市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、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、持續抓好污染防治上狠下功夫,聚神聚力,拿出硬措施,作出一系列補短板、強弱項的決策部署,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實踐動力。
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。突出抓好“穩金融”工作,推進企業不良資產處置和不良貸款核銷轉讓,2019年末,該市各項貸款余額465.7億元,不良率0.84%。加大對民營企業、中小微企業幫扶力度,引導金融機構拓展“茶貸通”“白茶寶”“廠房貸”“產業基金(股權投資)+貸款”等金融服務,提升太姥融資公司增信能力。2018年以來,使用應急轉貸資金30筆,5.2億元。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,加大對惡意逃廢債、違規違法互聯網經濟、“套路貸”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。開展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行動,共排查房屋18.7萬棟。
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。圍繞“五個一批”“六個精準”要求,建立完善領導責任、財政扶持、試點推進、社會協同、考核激勵“五項機制”,創新產權改革、特色產業、生態旅游、數字農業、黨建引領“五帶五減”模式,落實落細醫療、教育、低保等各類兜底保障政策措施,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。2019年,福鼎市2309戶7440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1.4萬元;4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摘帽,提前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。全省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觀摩階段在福鼎舉行,脫貧攻堅年度考核連續兩年位列寧德沿??h(市)第一名。
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牢固樹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深入實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,建成熱電聯產、集中供熱等環保項目,深化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,根據單位排放、耗能等指標對企業進行ABC分類管理,倒逼企業節能減排、綠色轉型。2019年,該市空氣優良比例達99.4%;建立市、鄉“雙河長”制度,建設安全生態水系33公里,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Ⅰ-Ⅲ類比例常年達到100%;嚴格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管理,強化水土流失治理和造林綠化,獲評省級森林城市。
城鄉共進
提升人民幸福指數
對于福鼎市民來說,幸福是在秋風習習的清晨,可以游走在桐山溪畔,移步換景,如行畫中,或是傍晚信步于大街小巷,品嘗特色美食,心曠神怡;幸福是在家門口,不用多跑路,就可以享受優質的醫療和教育資源;幸福是走出家門,樓下就是便捷的生活服務設施。
民生連著民心。福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,提升城鎮發展能級,提高鄉村發展水平,全力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。
打造宜居城市。堅持城市“東擴南移面海”,突出抓好新區城市設計及景觀建設,完善海綿城市、地下綜合管廊等專項規劃編制,高標準推進濱海、百勝、海灣等新區建設。實施城市“新綠亮潔”工程,推進老城區有機更新,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設,持續提升以“十里桐溪”為中心的城市生態系統,打造見綠親水、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。
建設美麗鎮村。實施“美麗鎮村百村整治”工程,重點抓好“一革命四行動”,完成250個行政村改水改廁并向自然村延伸;建立“村收集、鎮中轉、市處理”垃圾常態化保潔機制,清理農村生活垃圾3萬噸;“兩高一線”沿線綠化面積260畝,并逐步延伸至國道、省道、縣道、鄉道和村道。完成鄉村振興PPP項目9.2億元貸款授信,堅持“抓兩頭、帶中間”和“建點、連線、擴面”,抓好24個重點示范村和21個產業薄弱村建設,努力在閩東特色鄉村振興道路上走前頭。
提升第三產業。進一步優化旅游產業結構,提升全域旅游整體美譽度、影響力、競爭力。2019年,全市游客接待量888.3萬人次、比增6.5%,實現旅游收入50億元、比增10.8%。商貿流通加速發展,該市市場主體超過1萬戶,電商經濟、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。2019年,福鼎獲評全國首個“美食地標城市”。
補齊民生短板。統籌推進教育、醫療、養老、民生基礎設施等民生領域補短板工作,新建實驗小學百勝一期、桐北小學城北校區等學校,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6.6%;縣域綜合醫改扎實推進,市總醫院穩定運行,市醫院百勝院區(一期)建成投用,市二院新院區主體完工;建成社會福利中心一期,新建農村幸福院28個,養老體系不斷健全。
乘風破浪展新卷,全面崛起正當時。站在新的起點上,福鼎將進一步做大工業、做美城市、做出特色、做優環境、做實民生,揚優補短、攻堅克難,壯大經濟總量、提升發展質量,實現新的跨越。
責任編輯:吳圣錦